新闻详情

“中国式审美”综述:解读中国式审美特征

发表时间:2017-06-25 16:01

一、 中国式审美研究的缘起

  中国崛起,中国逐步开始了面向全球的文化输出。近年来,孔子学院的设立体现了中国文化输出的战略,但仅仅是向世界普及汉语教学是不够,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也应包含视觉审美的影响力,而国家的视觉审美则通过本国当代的产品、服饰、建筑、城市景观、图形符号等多方面视觉载体得以体现,这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国家审美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从西方现代艺术在全世界进行推广的系统化行为中看到审美意识的传播。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审美权力”、“国家美学”的重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研究现象,但大多数的研究是从文学文化领域、主流媒体的知识话语以及精英意识支配下的高端形象等角度展开审美文化探讨。中国式审美的研究存在何种新鲜的角度?中国传媒大学的吴学夫教授及其团队(波普客)从日常生活的视觉审美入手去研究国家的审美意识,。

  全球化导致消费文化的泛滥,拜物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人类越来越依赖物品来感知现实世界、确认身份和位置,中国也不例外。通过对物品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对国家审美意识的发掘,这是中国式审美的**初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将物的概念扩展到更广泛的具体事物:使用物品的人、人所生活的空间、空间中所发生的事件……具体的事物将有助于更好地证明一种抽象的文化概念,即审美的习惯和特征。研究中国式审美的工作就是在以上动因的促使之下而展开。

  二、 中国式审美研究的背景

  国家形象传播的新思路:视觉文化是**直接**强有力的文化输出手段,在对中国国家形象描述以及对外宣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诸如故宫、长城、京剧脸谱、如意、鼻烟壶等建筑或物品常常被作为标准的国家视觉形象不断出现;或者,喜欢从宏大叙事的角度去展现一个被过度包装的中国高端形象,继而完成一个自我陶醉的想象。虽然这些国家形象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向世界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然而历史标本只是一个片面的符号,毕竟不能等同于“现在进行时”的真实中国,影像包装只是反映少数人的审美,毕竟不能代表拥有13亿人的中国大地上呈现的常态事物所体现出来的真正的审美价值观。无论是用于对内还是对外的文化乃至国家形象的传播,这都是一种惰性的引用或想象地描述,长久以往就容易引起对真实中国的误读,失去对中国审美观的正确判断。真实中国的形象不存在故纸堆之上,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发现**真实的当代审美,是在与那些新鲜的、先进的、当代的、外来的等等林林种种的审美文化的交汇融合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存在于其中的内涵和精神才是真实的中国式审美,是开放、包容、容纳百家的审美文化。这**真实的中国式审美也正是**真实的国家形象。

  中国商品输出和贸易摩擦:中国传统审美的世界化古已有之,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输送到其他国家的中国商品和艺术品,曾代表着精致的生活和高贵的审美,受到欧洲上流社会的追捧。在当代,中国同样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到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中国式审美也附着在那些物品当中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中国影响世界的标志是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分量感不断加重,通过中国商品输出的强势途径、挖掘商品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成为一个有效的研究方向。中国以它巨大无比的经济总量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商品冲击国外市场的威胁论在金融危机下转变为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的倡导,十几亿中国人共同拥有的中国式审美将成为全球贸易必须重视的一种消费需求,审美研究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城镇化的政策导向:2005年中国政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到一个“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是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特征进行的客观思考,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同时隐喻传统与现代、农业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而“城镇化”是一种折中的方法,这也意味着滋养中国式审美的土壤是广泛存在的。

  三、研究方法

  实证调研: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建筑、服饰装扮、图像等**显露元素,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抽取恰当的调查样本,进行田野调查,汇总并分析中国当代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文献分析:对国内外现有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梳理,把握中国传统审美和相关的国家形象研究状况和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图像分析:运用图像志的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原理,从图像中挖掘文化意义。

  三、 什么是中国式审美特征

  一直以来,世界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通常是这样的理解:以京剧、长城为代表的古老中国形象;或者是严肃刻板的政治形象,甚至是中国威胁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当代中国形象,展示轻松的、人性化的日常中国,中国式的审美就包含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之中:

  •它是常态的、真实的,存在于广大城乡村镇的日常事物里;

  •它是现在进行时的,活着的,不只是归为历史标本的古典审美;

  •它是平民的,普遍化的,而非小范围的精英审美或者矫饰的独特样本。

  “波普客”研究团队试图对中国这个如此广博国家的日常生活作一次全面的筛选、记录,进而完成一个展示和描述的审美体系。这是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考察,从商品制造、广告、城市文化、时尚、科技、体育、传媒、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入手,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常物品、名不见经传的房子、隐藏于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寻常百姓家里以及街头巷尾的图像装饰,都是我们倾心考察的对象。我们工作的首要目的便是去记录,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条件的样本如恒河沙数,它们集合起来便是一股清晰的、真实的中国式审美。分析中国式审美的形成原因可以获得它的清晰特征:

  •传统遗产的影响:东方的,民间的——民族性特征;

  •政治基因:革命传统,战争年代,政治体制——严肃、单一性;

  •生产力决定:农耕文明遗风——粗放型、未完全的工业化;

  •外国影响:西方审美,崇洋心理——冲突性、模仿性;

  总体特征——混杂性。

  四、 发现中国式审美的积极意义

  在当代世界格局存在一个中心与边缘的态势下,我们需要正确审视自身的审美意识,不是全面地模仿西式审美,而是将在自身的视觉审美特征中发现其积极的意义,改变人们一味认为的中国大众审美的“土”和“俗”的印象:

  民族性特征——东方之美,根本之美;生态,自然;

  严肃、单一性——幽默化解,集体回忆;

  粗放——随意的美感,有机设计,对技术主义困境的反思;

  冲突和模仿——消解能力;吸收普适性原则,如安全、环保;

  混杂性——包容性、随意性、和谐性。

  中国式审美是与多种审美文化的交汇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同时,审美背后隐含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传播。中国式审美体现了强烈的包容性、开放性,也是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传统精神审美。这项研究的**终目的是探索中国式审美如何成为主导世界的审美文化。


文章分类: 装裱知识

手机号码:13308072325
公司地址:成都浣花南路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