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唐卡装裱的步骤与过程

发表时间:2019-05-16 16:24

唐卡装裱

搜狗截图19年05月16日1626_5.jpg

一、装裱须知:

唐卡的装裱分为两种:一种是藏式装裱,另一种是框式装裱。

藏式装裱是用布、丝和木条等作为原料,底布四周镶以各色的绸缎,与图像色调和谐相配,上下两端贯以木轴,便于张挂、再在其上覆一与唐卡大小相同的丝绸,唐卡和底布料是缝合在一起,以后是无法拆除的。若是拆除装裱,那么在唐卡的四周会留下针孔。

框式装裱是将唐卡装裱在画框中,用卡纸隔开唐卡和玻璃,中间留有空隙,装在木框里面。这种装裱很常见,一般做画框的地方都可以做。

搜狗截图19年05月16日1626_6.jpg


一般来讲,藏式装裱适合北方,因为北方天气干燥,而南方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对唐卡的长期保存有些不利。
二、传统唐卡装裱介绍(原宫中御用)

唐卡镶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序,档案中常见乾隆帝让工匠按西藏样式镶边,尽管如此,宫中与西藏镶边还是略有不同,下文将陆续提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宫中唐卡装裱过程基本固定下来,首先在唐卡的画心四周先镶牙子(6 vja-dmar-ser,意为:红黄色彩虹,显然指唐卡的牙子以红黄两色为主,其实其色彩搭配相当自由,并不受此局限,甚至有不用牙子的情况)。牙子有红黄妆缎牙子、月白片金五色牙子、红片金牙子、红黄绿洋锦牙子、红黄片金牙子、镶红片金牙子、万寿灯笼锦牙子等。上面提到的都是多层多色彩的牙子,所以藏文形象地称为彩虹。有时也用单层锦缎牙子,称为大牙子,这是一种简化形式。牙子外面是镶边。在牙子与镶边接合处以白小线缝合,在镶边最外也有白线或红白小线缝边,这两道线几乎成为宫中唐卡装裱的标志。镶边分为天池(5 gnam)、地玉(2 sa)、左侧幅(4 gyon-pa)、右侧幅(3 g-yas-pa)四部分。

微信图片_201905161634171.jpg


             近代内地唐卡装裱的形式


镶边相当于汉地绘画的裱工,用料讲究,有红蓝洋锦边、素洋锦、杂色锦、西番莲片金缎边、镶龙石青片金边、织金缎等,越是重要的唐卡用料越是名贵。对于有祝寿含义的唐卡则用大红云龙片金缎边、石青寿字缎或大红寿字缎平裱,以烘托主题。如墨刻六世班禅源流的唐卡即用此料。这些用料基本上都是在苏州织造处织造的,有时零星使用时也在京城购买。在标准的西藏唐卡中,地边正中还缝一块绵缎。这块绵缎大小不一,或方或长,形状不一,藏文中称唐门(1 thang-sgo),是唐卡标志性的装饰物。宫中唐卡,除特意仿藏式之外,基本不采用这种装饰。乾隆帝晚年,宫中唐卡绘画十八罗汉时,乾隆帝特意让工匠在地玉挖诗堂,或书御制诗,或书志语。这是一种变化的唐卡形式,似与西藏的唐门无关。另外,乾隆帝钦定的过去七佛唐卡上方有题诗文字,也是乾隆时宫中唐卡的独创。宫中所藏西藏进贡的唐卡往往因为装裱粗糙而拆去旧边,再用宫中材料重新装裱,所以宫中的一些“番画”唐卡其装裱与宫中唐卡完全一致。


装裱完成之后就是装卷杆和楣杆。在藏文里,这两个杆名称都一样为thang shing,意为:唐木或唐杆。但是从实物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卷杆(10)装在地玉下端,圆柱形,略长出唐卡两侧幅边,杆头安轴头(11 thang tog)。楣杆(9)装在天池的上端,为宽扁形或扁圆形木片,两端与天池两边齐平,或稍长出,藏式做法,以皮革包首,宫中鲜有采用。宫中唐卡卷杆和楣杆的用材有白檀香木、紫檀木、杉木等,前二者材料最为名贵。轴做工也十分讲究,有铜、银、紫檀木、铜镀金、银间镀金等质地。作为卷杆的装饰物,紫檀木轴头多是素面蘑菇状;银质、铜质轴头上多有錾花或敖其里(蒙文“金刚杵”之义)图案,或嵌珊瑚、松石、小珍珠和青金石等小珠为装饰。

微信图片_201905161634172.jpg

                                     近代化纤材料的唐卡装裱样式


唐卡面上还要罩一层佛帘(thang-vdzar,或译为:唐帘)作为唐卡的装饰。这一部分是缝在唐卡的楣杆下方,长及卷杆,以五色哈达或五色锦缎为之。宫中所装软薄佛帘,多以一块整织物做成,少有分成数片的情况,这一点与西藏佛帘多由二片、三片互相叠压组成不同。佛帘与其他织物一样,专门在苏州织造处织造。它既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保护唐卡的重要部分。佛帘外面,缝有两条彩带,垂至卷杆处,其底端呈鸟喙形,故称为“乌嘴”(bya-kha)。类似于汉地绘画装裱中的“惊燕”。彩带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可能是绘画中的一种古老实用物,蜕变成一种纯装饰性的东西。

楣杆上端钉有两个挂钩,每个挂钩各带一圈,档案中称:铁圈,显是生铁打造而成。清宫中多用铁鋄金赶珠圈或铁鋄银赶珠圈,圈上各系一根花绦子。另外,圈上也有系高丽纸签的情况,其内容较唐卡后面的白绫签稍略。乾隆二十五年(1760)之后,宫中造办处花绦子学习额鲁特蒙古的做法编做。当唐卡悬挂供奉时,两根绦子互相系扣,作挂绳之用。唐卡收卷好以后,两花绦子用于系紧唐卡使用,其长度以绕卷起唐卡两圈为限。绦子多以五色交杂粗麻线编成,系紧后不易松开,且经磨耐用,加之色彩多样,与唐卡的色彩相配,很受青睐,成为宫中唐卡的特色之一。另外,以红色绸带作绦子的情况也较常见。以粗线作挂绳的情况则多见于西藏所贡入的唐卡上。到此,一件唐卡的装裱工作告一段落。




手机号码:13308072325
公司地址:成都浣花南路218号